崇福寺弥陀殿(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弥陀殿竖匾,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遗物。(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新华社太原11月25日专电(记者刘翔霄)我国古建力求每根柱子垂直稳固以保建筑安全,而位于山西朔州的崇福寺弥陀殿却能打破常规,“断柱负重”近千年安然无恙,在我国绝无仅有。
“我国古建筑主要由梁架、斗拱和柱子承负,四周墙壁不是负重的主力,墙壁的主要功用是稳固柱身、防风避雨和野兽侵袭。”古建专家、原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说,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墙倒屋不塌”,就确切说明了这一构造原理。
崇福寺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金代建筑弥陀殿,其采用减柱和移柱法,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大胆创新。弥陀殿宽七间、深四间,高近18米,开间较大,殿宇宏伟,殿身内外柱子各一周。
上世纪末,柴泽俊曾主持了崇福寺修缮工作。在前期勘察阶段,他曾听闻当地老者传言,“弥陀殿断柱负重,千年不虞”,当时并没有完全明白其中含义。后在测绘时他才察觉,殿内金柱一周,四根金角柱高近6米,柱径偏瘦,柱头径仅40厘米,柱底径49厘米。修缮前柱身上半部微显折弯,当时只以为是基础沉陷、殿身整体后倾而造成,拆卸时才发现,这四根金角柱上部腰间因四向袱枋卯洞交错叠置,已将柱身挖空,故于卯洞处将柱身截为两段,上下对接负重。
柴泽俊认为,一般而言,我国古建筑都借助柱网格局和间架结构来完成力的传递。各个古建筑的柱网之间,要求下面有柱脚榫与柱础对应稳定,柱身有墙体护持,柱头之间有阑额、普柏枋绕周相系,才能形成基本稳定的柱网框架。唯崇福寺一反常态,堪称奇迹。
“崇福寺弥陀殿的柱子没有榫卯相系,也没有铁箍束固,神奇地存世近千年,可谓我国唯一的奇构。”柴老说,为保持文物原状,他在主持修缮时继用原柱,并对接处加铁箍束紧以防劈裂,至今其依然挺直弥坚。
“古人在建筑构造方面的一点一滴都是建筑科技和建筑文化发展中的成就,对此加以搜集整理,总结研究,必要时测试分析和加压实验,是认识、理解和传承古建筑文化的必要之路。”他说。
本文由寺庙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omiao.cn/fobao/lvyou/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