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脆皮大学生”火上了热搜!
起初只是零星的奇葩新闻“侧躺玩手机确诊斜视”、“伸个懒腰,脖子扭了”、“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
但当网友搞出了“合订本”后,大家突然意识到,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止!正好最近有媒体爆料,今年9月,郑州一家医院急诊科接诊了1700多名18到25岁的年轻人“有外伤、腹痛、胸闷,过度换气综合征等。”这些大学生“吹弹可破”的健康状况,不禁让人联想到游戏中的术语“脆皮”——生命值低、防御力弱的角色。
于是,“脆皮大学生”突然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标签,在各大平台火了起来。
01大学生真有那么“脆”吗?
网上有一种观点:“脆皮大学生”是媒体为了流量炒出来的话题。跟很多人的印象不同,急诊患者从来都是年轻人比较多。同样是郑州,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统计指出,急诊科1989年和1992年的急诊患者当中,20-39岁占比37.9%。超过总量的1/3。年轻人之所以显得“脆皮”,是因为觉得自己年富力强,喜欢折腾。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话题能火起来,背后还是有现实基础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调查了不同城市、不同年级的12117名“互联网原住民”大学生,其中8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出现过健康困扰。此外,一些疾病的年轻化近年也愈演愈烈。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我国每年死于心梗的患者,3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左右。可以说,用“脆皮”来定义年轻人未必合适,简单地贴标签并不可取,但是时候关注年轻人的健康问题了。
02好好的年轻人,怎么就脆皮了?
那么,年轻人为何会变得“脆皮”?难道是这一届年轻人不行吗?我想,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从精神上来说,很多年轻人处在“当下主义”的困境中。“当下主义”,即相比明天的美好,更喜欢当下的放纵。原本正常的人生历程,如就业、升学,在内卷的背景下,让不少年轻人变得焦虑、内耗。而“当下主义”,能让人放下对未来的焦虑,沉醉在一时的放纵与欢愉中。正如大学生之间流传的那句玩笑“生前何必早睡,死后自会长眠。”熬夜追剧、放纵饮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常态。“啤酒炸鸡”变成了解压神器,“水果摄入基本靠果茶、蔬菜摄入基本靠麻辣烫、微量元素基本靠烧烤”食物种类不够丰富。营养不均衡、作息不规律,不仅导致发胖,也可能诱发其他健康问题。从物质上看,即便跳出了“当下主义”的困境,有些因素是很逃离的。“总是生病”的体育老师,带出的学生不爱运动,这很常见吧。食堂里的“鸭脖”,让学生更乐意吃路边摊和外卖,这也很合理吧。△高校外卖堆积如山。最后年轻人变得没有运动习惯、天天吃“科技与狠活”和鱼龙混杂的预制菜,这也是自然而然的吧。健康陷阱随处可见,“脆皮”真不是这一届年轻人不行。
03摆脱脆皮现状,年轻人还能做些什么?
大的环境很难改变,相比之下,改变自己的选择更为容易。对个人来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改善自己的饮食。良好的饮食,也有助于保持好心情,跳出“当下主义”的困境。或许,尝试增加饮食中素食的比例是一个好选择。素食相比之下是更为安全的饮食。学过生物的小伙伴都知道,食物链中,存在一种“富集作用”。生物无法代谢的物质(很多会导致癌症、畸变),会通过食物链层层富集。食物链的位置越高,这些毒素越多。打个比方,一棵海藻每年吸收的污染物为1单位。海鱼每天都要吃一棵生长了一年的海藻,那么海鱼一年体内就积累了了365个单位的污染物。假如人每天要吃一条这样活了一年的鱼,一年后,这个人体内就有365*365=133225个单位的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营养均衡很重要!素食不只是绿叶菜,还有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富含淀粉和脂肪的种子。这里向大家推荐“211”饮食法。即蔬果豆谷四类的比例是1:1:1:1.“2”指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植化素和膳食纤维。第一个“1”是全谷物薯类,它们富含碳水,可以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后一个“1”是豆类,富含植物蛋白,肉奶蛋更安全的等价物。根据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个人每天应进食蔬菜不少于300g,保证200g~350g的水果。此外,还要注意蔬菜的差异性,不能只吃青菜、西蓝花、菜芯、生菜这种绿叶菜,颜色要多样化。不同颜色的植物中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比如番茄红素、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这些植化素对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最好一半的分量都要是五颜六色的蔬菜和水果,做到“吃出一道彩虹”。
结语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知道很多“当下主义”的同龄人,其实心中仍有一份对未来的渴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饮食选择也是如此。好好生活、好好吃饭,这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心中的未来。当你踏出改变的那一步,挥别“脆皮”的标签,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微笑着向你点头了。
本文由寺庙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omiao.cn/fobao/zhanhui/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