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28日,2024佛教中国化和文明交流与互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
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闽南佛学院主办,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承办,慈济基金会、印证国际佛学网络、《海潮音》编辑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藏多语种民国佛教文献群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协办。
佛教中国化和文明交流与互鉴论坛,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与闽南佛学院,即国内重点高校与国内著名佛学院共同开展的学术合作,具有开创意义。本次活动亦得到了北京大学校领导、哲学系宗教学系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
27日上午,佛教中国化和文明交流与互鉴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正式开幕,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
闽南佛学院院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则悟法师,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慈济学术委员会召集人何日生,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院长、教授郝清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哲学院教授张风雷,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李雪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陈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教授程乐松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王颂教授主持。
王颂教授主持
王颂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和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向所有与会者表示欢迎,并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幕。
则悟法师致辞
则悟法师代表主办方之一闽南佛学院对本次学术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对莅临的学者、法师表示欢迎。他表示,佛教中国化是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佛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佛陀契理契机精神,展现佛陀智慧、慈悲的具体体现。
在致辞中,则悟法师对本次会议主题的意义、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佛教教育中国化的实践做了一定程度的说明。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产生更多优秀的研究和思想成果,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使佛教中国化道路越走越宽。
何日生副执行长致辞
何日生副执行长首先代表慈济基金会及创办人证严法师,向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闽南佛学院共同举办此次学术论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他对印证国际佛学网络和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的合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他认为,本次会议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佛教中国化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与会者得以共同探讨佛教在中国所展现的文明,以及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郝清新教授致辞
郝清新教授分享了在中国各大寺院参访的经历。他谈到,这些访问使他有机会与寺院的常住僧侣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对寺院的建筑风格以及新科技在寺院中的巧妙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还指出,如今法师们在传播佛法时,常常结合现代学科的视角,如物理学、社会学等,来辅助阐释佛教的传统教义。这种做法展现了佛教传统理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之间正在发生的渐进式融合。
张风雷所长致辞
张风雷所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向会议的举办表示了祝贺。
他认为本次的会议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不仅有海内外闻名的学者来报告研究成果,还有许多学界的新锐在此次会议中发表论文。当下的佛教研究领域中,年轻一辈的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用多语言、多视角、多领域、度地进行分析研究,大力地推进了佛教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次会议也一定会在交流对谈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李雪涛院长致辞
李雪涛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佛教的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要纳入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去看待,同时还要纳入到19到20世纪的整个世界的转换过程中去看待。
他亦提出,中国近代佛教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双重跨文化的研究。在这种跨文化的语境下去看,可以揭示近代中国佛教的真正价值。最后,他再一次认同了本次学术论坛的举办意义与目的。
陈明院长致辞
陈明院长代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感谢主办方及王颂教授团队的努力,以服务建平台,以热情立家风;感谢专家学者前来与会,发表学术报告。
程乐松主任致辞
程乐松主任代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对与会来宾、学者表示欢迎。对于本次活动,他认为,很大程度上,中国化已经成为了现在当代中国宗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促进性的话题。人们讨论中国化、文明交流与互鉴这两个问题,实际是在讨论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正是因为现代性,人们才会意识到佛教文化对于现代人心灵的重要性。
最后,他特别感谢闽南佛学院和慈济基金会对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和北大宗教学研究的持续支持,以及王颂教授团队对会议的努力。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持续两天,以佛教中国化和文明交流与互鉴为主题,立足于佛教传统的多样性及其文化共存的不同模式,探讨佛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形成的独特表达形式,及其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文/妙淼 图/妙澄 果缘 视频/果缘)
本文由寺庙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omiao.cn/fobao/fahui/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