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新闻网甘肃讯 经过7个多月的抢险修缮,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完成了其历史上的第六次修复,并于近日拆除了外部脚手架,被封闭半年多的“九层楼”以“新颜”面世。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沙漠中的古代艺术画廊”。其位于石窟群中段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因2011年6月中旬的强降雨,致使莫高窟九层楼木构窟檐局部漏雨,墙皮脱落、坍塌,雨水渗入大佛窟内,威胁到窟内壁画及大佛的安全。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汪万福4日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3月正式批复了对“九层楼”的修复方案,包括九层楼大木构件整治及防腐处理、九层楼周围崖体顶面冲沟治理、地面有组织排水和雨水渗漏防治、通道及挡墙整治等在内的修复工程,于今年4月1日开工。
汪万福透露,接下来将转入对九层楼大佛殿窟内的弥勒大佛实施修复,主要集中在对大佛及毗邻洞窟壁画彩塑保护修复,这项工作预计在2014年5、6月份完工。
此前有敦煌研究院专家表示,对“九层楼”的修复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将它修复到历史上某一个时期的面貌,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持文物的破破烂烂状态,而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其稳定,以得到长久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建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主体为木结构建筑,它依山而建,与岩体巧妙地融为一体。据文献记载,此窟的木构窟檐在初唐始建时仅有四层,此前已重修过五次。(文:冯志军)
本文由寺庙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omiao.cn/fobao/wenyi/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