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山高林密、交通不畅,是四川最后开放的一个县。佛教高僧来到壤塘后,潜心学佛、鲜问世事,故而近两百年间几乎被外界遗忘。8月8日,当地盛大的“壤巴拉节”对外开放,一个崭新的觉囊文化中心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佛教圣地中壤塘
从县城出发往北,一路盘旋上山,随处可见迎风飘扬的经幡。到达山顶,近处是波澜起伏的高山草甸,远处是层峦迭嶂的雪山。汽车一路下山,穿过「九道拐”,便来到一处平坝。在则曲河中游,一片金光闪闪的寺庙群,格外引人注目。“背倚壤巴拉神山,面临卧象山,则曲河环抱。”随车导游阿壤卓玛介绍,这里便是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主要由确尔基寺、泽布基寺和藏哇寺三大寺庙群组成。
确尔基寺始建于1378年,由活佛的住宅、康萨庙、康玛庙、经堂四部分组成,是觉囊派三大寺的主寺。寺内屹立着一尊13米高的弥勒佛铜像,形态高大、体态庄重、面目慈祥。金碧辉煌的康萨佛殿收藏有古代鎏金佛、文成公主亲手刺绣的《药王佛》唐卡等稀世之宝;气势宏伟的寝宫供有大小不等的佛像4,000余尊,400平方米的弥勒佛唐卡被誉为藏区唐卡之冠。“这部大藏经保存完好,距今已有1,000多年。”确尔基寺住持展示了一件镇寺之宝,称该寺藏有佛经一万多卷。
三座寺院彼此相连,与周围的民居融为一体,俨然一座小城镇。阿壤卓玛说,2007年确尔基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当地民众称之为「小拉萨”。阿壤卓玛介绍,除上述三座寺庙外,壤塘还有大大小小30多座寺庙。棒托寺50多万片刻满经文、佛像的巨大石片,完整记录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曾克寺以3座高50余米的9层米勒塔为中心,竖立了1108 座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佛塔。
璀璨文化代代传
“每一块上有六个字,我们称‘六字真言’,藏族小孩牙牙学语时便开始吟诵。”记者走进壤塘县非遗博物馆,第三层展厅大门口便摆放着写满藏语的彩色石片。讲解员卓玛姑娘介绍,当地人在玛尼石上刻经文,用这种方式进行祈福。每年冬天,老人们便自愿前往寺庙雕刻,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棒托寺50多万片的壮观景象。整个展厅分成藏药、藏戏、唐卡等板块,浓缩了藏文化的精髓。多姿多彩的藏文化,是怎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呢?
记者一行来到中壤塘镇唐卡传习所,一个四合院的两层小楼住满了学员,他们有的聚精会神绘着唐卡,有的在制作绘唐卡的原料。“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不仅不用缴生活费,每个月还有300元的补贴。”唐卡传习所负责人隆日说,该传习所共有500多名学员,“不仅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让唐卡这门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在藏戏传习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表演起《格萨尔王》,赢得阵阵喝彩和掌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小朋友们的表演原汁原味,藏戏后继有人。在藏纸传习所,几位藏族青年用石头砸烂树根,接着放入水中浸泡,然后用筛子过滤,晒干后便成了一张张薄如蚕翼的藏纸。“这种纸韧性好、有毒,是许多经书千年不腐之谜。”一位负责人说。
短短半天,记者一行先后深入藏茶、藏香、藏药、藏戏等传习所,见证了绚丽多彩的藏族民间文化。“游客不仅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藏族特色产品,而且还可以参与其中体验博大精深的藏文化。”隆日说。
上一篇:寺院石雕经幢雕刻意义及佛教石经幢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本文由寺庙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omiao.cn/fobao/wenyi/4982.html